首页    公司新闻    Sic产业技术难点与突破1

Sic产业技术难点与突破1

浏览量:0
创建时间:2024-07-05 15:48

碳化硅芯片不仅是一个新风口,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,那么我们来碳化硅技术壁垒分析下碳化硅技术壁垒是什么?碳化硅技术壁垒有哪些?

 

1) 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以传统的硅(Si)和锗(Ge)为代表,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基础,广泛应用于低压、低频、低功率的晶体管和探测器中,90%以上的半导体产品 是用硅基材料制作的;

 

2) 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砷化镓(GaAs)、磷化铟(InP)和磷化镓(GaP)为代表, 相对硅基器件具有高频、高速的光电性能,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和微电子领域;

 

3)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碳化硅(SiC)、氮化镓(GaN)、氧化锌(ZnO)、金刚 石(C)、氮化铝(AlN)等新兴材料为代表。

 

  

 

成都超迈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,碳化硅功率器件以其优异的耐高压、耐高温、低损耗等性能,能够有效满足电力电子系统的高效率、小型化和轻量化要求。

 

因其优越的物理性能:高禁带宽度(对应高击穿电场和高功率密度)、高电导率、高热导率,有望成为未来最被广泛使用的制作半导体芯片的基础材料。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、光伏发电、轨道交通、智能电网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。

 

碳化硅技术壁垒是什么?碳化硅技术壁垒有哪些?

 

成都超迈SiC 生产过程分为 SiC 单晶生长、外延层生长及器件制造三大步骤,对应的是产业链衬底、外延、器件与模组四大环节。

主流制造衬底的方式首先以物理气相升华法,在高温真空环境下将粉料升华,通过温场的控制在籽晶表面生 长出碳化硅晶体。以碳化硅晶片为衬底,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,在晶片上淀积一层单晶形成外延片。其中,在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上生长碳化硅外延层,可制成功率器件,主要应用于电动车、光伏等领域;在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上生长氮化镓 外延层,可进一步制成射频器件,应用于 5G 通讯等领域。

 

就目前而言,碳化硅产业链中碳化硅衬底的技术壁垒最高,碳化硅衬底生产难度最高。

 

SiC的生产瓶颈尚未完全彻底的解决,原料晶柱的质量不稳定存在良率问题,这就导致了SiC器件的成本过高。硅材料长晶平均只要3天即可长成一根晶棒,但碳化硅晶棒则需要一周,一般的硅晶棒可以长200公分的长,但一根碳化硅的晶棒只能长出2公分。而且SiC本身属于硬脆性材料,由其制成的晶圆,在使用传统的机械式切割晶圆划片时,极易产生崩边,影响产品良率及可靠性。SiC基板与传统的硅晶锭有很大不同,从设备、工艺、处理到切割的一切都需要进行开发,以处理碳化硅。

 

成都超迈碳化硅产业链主要分为衬底、外延、器件和应用四大环节,衬底材料是产业链的基础,外延材料是器件制造的关键,器件是产业链的核心,应用是产业发展的动力。产业上游利用原材料通过物 理气相升华法等方法制成衬底材料,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方法生长外延材料, 产业中游基于上游材料制成射频器件、功率器件等器件,最终应用于下游 5G 通信、电动汽车、轨道交通等。其中,衬底和外延共占产业链成本 60%,是产业链主要价值所在。

 

(未完待续)

 

 

最新资讯 / Latest News

排行榜 / Leaderboar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