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导体碳化硅SiC的湿法氧化 2
1.2 双氧水
双氧水(H2O2)作为常用的绿色氧化剂,凭借其氧化性强,分解产物无毒等优势在 CMP 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。H2O2 作为氧化剂提高 4H-SiC 晶片材料去除速率的原理为
如式(1)所示,在室温下,H2O2 通常可以分解为 H2O 和 O2。根据式(2),在 CMP 过程中, H2O2 还会由于外界压力、晶片和抛光垫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摩擦运动所产生的瞬态热而分解 为羟基自由基。4H-SiC 晶片表面会在羟基自由基和氧气的作用下被氧化为质地更软、更易 被去除的 SiO2(公式(3)),并与碱性环境下大量存在的 OH-反应生成可溶性的 SiO3 2−(公式 (4))。因此,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H2O2 的加入会显著提高 4H-SiC 晶片的 MRR。Pan 等使用 浓度为 0~10.5%的 H2O2 作为氧化剂,平均粒径为 100 nm 的胶体 SiO2 为磨料,利用氢氧 化钾(KOH)和单乙醇胺(MEA)调节抛光液 pH 值,使用聚氨酯抛光垫进行 1 h 的抛光实验。实验结果表明,当抛光浆料中不含 H2O2 时,4H-Si 的 Si 面的 MRR 几乎为 0 nm/h;当 H2O2 含量为 6%及更高时,MRR 稳定在 105 nm/h。值得注意的是,当浆料成分为 30%硅溶胶、 6% H2O2和 0.6% KOH 的最优配比时,使用原子力显微镜(AFM)在 1μm×1μm 的区域内可 以清晰地观察到原子台阶结构(见图 3),台阶高度均匀(约 0.25 nm),对应于 6H-SiC 晶体 中单层 Si 和 C 原子的厚度,这种原子台阶结构证实了 CMP 的去除机理是以化学反应为主。原子台阶也是衡量半导体碳化硅 CMP 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,Zhou 等专门研究了原子台 阶对 SiC CMP 的影响。研究发现,位于原子台阶边缘的原子比台阶平面上的原子拥有更强 的化学活性,因此,原子台阶宽度会影响 CMP 的材料去除速率,台阶宽度越小,台阶密度 越大,单位面积上位于台阶边缘的原子也就越多,去除速率越高。偏 8°离轴的 SiC 晶圆的 MRR 是顺轴(偏 0°)SiC 晶圆的两倍,因为其拥有更小的台阶宽度和更大的台阶密度。
抛光液的 pH 和氧化剂浓度同样会影响湿法氧化速率和表面质量,进而影响 CMP 的速率和抛光后的表面平整度。有研究者使用胶体 SiO2 磨料,H2O2作为氧化剂,测试了不同 pH下 4H-SiC 的 MRR。结果表明,4H-SiC 衬底晶圆的 MRR 由 pH=4 时的 32 nm/h 增加到pH= 6 时的 51 nm/h,并在 pH=8 时达到峰值 111 nm/h,pH 进一步增加至 10 时,MRR 下降到了 105 nm/h 左右。此外,H2O2 氧化剂浓度对于 SiC 晶片抛光表面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。实验结果表明,在氧化剂浓度从 0.0325 mol/L 逐步提高到 0.225 mol/L 时,晶片表面粗糙度逐渐降低,实现了原子级平整,当氧化剂浓度进一步提高到 0.3 mol/L 时,晶片表面出 现局部不平整,产生腐蚀坑,说明此时化学作用强于机械作用,表面可能覆盖有氧化层。
1.3 其他氧化剂
与 KMnO4和 H2O2相似,次氯酸钠(NaClO)也具有较强的氧化性,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, NaClO 表现出更强的氧化性,因此也被作为氧化剂应用于碱性 SiO2 体系中。研究人员对比 了 SiO2 胶体分别在 NaClO 和 H2O2 作为氧化剂时对 4H-SiC 衬底晶圆 Si 面的抛光效果,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 10% NaClO(体积分数)和 3%H2O2(体积分数)获得的材料去除速率分 别为 0.073 μm/h 和 0.035 μm/h。进一步向含 NaClO 和 SiO2 胶体的抛光液中加入金刚石 硬质磨料(粒径 0.1μm),MRR 显著增加到 0.92μm/h,并获得了 Ra=0.52 nm 的表面粗糙 度。在另一项研究中,向粒径为 25 nm 的金刚石颗粒和 KOH 改性的 SiO2 胶体中加入 NaClO 氧化剂,材料去除量从加入氧化剂前的 0.07 mg/h 提高至加入后的 0.3 mg/h,推测 NaClO 不仅参与了 SiC 表面的氧化反应,同时增强了 SiO2 胶体与 SiC 表面的化学反应,形 成了更厚的氧化层。
- 2025-04-21
- 2025-03-27
- 2025-03-14
- 2025-03-08
- 2024-10-21
- 2024-09-13
- 2022-02-19
- 2022-02-18